顶级酒店网
顶级酒店查询
首页 > 酒店时刻 > 酒店资讯 > 正文

30家高端酒店即将开业,业内人士多视角探讨

2019-07-09 来源: 网络转载  热度: 举报
分享到:
T + -

  前不久,一家媒体报道了国内30家酒店即将开业的消息,这些酒店主要源自顶级酒店连锁品牌柏联、JW万豪、阿丽拉、康莱德、瑞吉、康得思、瑰丽、文华东方、丽思卡尔顿、君悦等,将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南京等城市开立。这些高端酒店集中绽放,让人在为中国酒店业的快速发展感到喜悦的同时,也有一丝忧虑。

  有数据预测,今年起我国集团化进程在去年前年相对较低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出现加速现象,中国酒店和客房增长的数量开始反弹,反弹幅度大约为25%。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六届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论坛上,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润钢在主题演讲中针对这一现象指出,酒店集团化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其实需要在发展速度上有一个调整周期,否则发展质量会受到影响。张润钢也坦言,这一现象是好是坏见仁见智尚无法定论。

  那么业内人士对此又有何高见?《酒店评论》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业内专家,从定位、品牌、服务等多个视角对30家酒店开业这一现象“品头论足”。虽然大家观点不同,看法不一,但都是为行业健康发展奉献的真诚和善意,相信能够给业界带来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少有惊喜 更多担忧

  袁学娅 / 星硕酒店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官

  看了将在2019年下半年开业的30家酒店名单,似乎少有惊喜,更多担忧。从品牌角度,除了全球独一无二的J、罗克福特、蜂巢三个品牌外,其他品牌都已在国内经营;从档次角度,基本都属于奢华、高端、精品;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基本都在一线、二线城市和度假目的地。这些城市和目的地都不缺高端奢华酒店,所以无法惊喜。担忧的是,在这些投资方花费巨资建造的建筑物内,管理集团是否能派出和品牌匹配的合格的管理队伍?如果这些建筑物都需要管理集团自我投资,这些品牌是否还会出现在供大于求的激烈竞争市场?同一城市新酒店的面市,将稀释同档次老酒店的客源份额,管理集团如何平衡对于不同投资方的业绩回报?行业的软实力天平不会因为这30家酒店的加入而变动。

  放弃简单的高大上 酒店开始追求“哲学之美”

  谷安迪 / 酒店评论特约作者

  30家亮眼的新酒店即将开业,这则消息一时间引得不少行业人士定睛细看。在大家普遍认为中端是不容置疑的风口热点、盈利宝地的今天,居然仍有这么多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奢华及高端酒店拔地而起。在满耳充斥着三年回本,三年白赚,或是加盟倒贴等热点途说的“中端时代”,大投入慢回报的“酒店贵族阶层”其实并没有没落,它们只是变得“更大、更奢、更哲学”而已。

  笔者静下心来通读了30家酒店的介绍,总体感觉是奢华类品牌居多,高端品牌其次。如果把30家作为一个抽样,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假设,高端以上区间的兴建正在向奢华区间聚集。其实这个现象也不难理解,就像中端酒店区间正在向轻奢(中高端)区间进化一样,每一个区间的消费者都在追求区间中的顶端品质,除非享受顶端品质的代价完全超越了他们的社会阶层。

  因此,“酒店的贵族阶层”似乎没有没落,也不会没落。它们在进行顶端的弱肉强食和新陈代谢,最终贵者更贵,至贵者致胜。其实,也不难理解,一线城市和热点城市的地价已经贵上了天,在那些稀有的钻石级的物业之中,必须是金皇冠上镶最贵的宝石,以使其成为绝世之作,而那些带着充足的银子寻找皇冠的消费者,找的也恰是那独一无二的“尖儿货”。

  然而,“尖儿货”的养成,绝对不再是披金戴银和气势恢宏。正如笔者在这则消息中所感受到的,中国富裕阶层对于奢华的认知已趋成熟,简单的“高大上”已经不再能入“法眼”。取而代之的是集腋成裘的巧夺天工,和具备门槛的哲学之美,普通的奢华和昂贵只是平台,大家比的将是这平台上的“登峰造极”。

  笔者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述过,人们对于酒店的需求已经从功能性需求升华至情感性需求,而这其中的先驱人群,将迈向更高级的“哲学需求”。回想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那些美轮美奂的壁画,还是江南富贾留下的那些极致园林,都是自古以来长久富裕后的精神需求所致,暴发户不会喜欢,刚翻身的公子们也想不到。但是,时至今日,在中国酒店也蓬勃发展了大概20年后,笔者认为酒店贵族阶层的文艺复兴快到了,未来这其中的游戏,便只有大师级的灵魂才玩的了,玩的好。

  缺乏民族品牌和设计师作品 高端酒店市场恐竞争加剧

  项卫 / 大象商业谈判创始人兼总裁

  笔者浏览该名录和相关介绍后,有几点感触。

  首先,这些名录里的酒店都是高档或奢华五星级酒店。从品牌上看,绝大部分都是国际品牌,其中又以万豪系、希尔顿系和凯悦系为多。以锦江的J为代表的国内品牌酒店仅占少数。一方面笔者感觉到欣喜,因为在高档酒店市场,咱们的民族酒店品牌也在越做越好;另一方面,还是觉得有点失落,因为民族酒店品牌还没发展到让我们足够自豪的阶段,民族品牌发展的道路还是任重道远。虽然我理解这其中市场因素(包括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本身的特点)起了重要的主导性作用,但我还是呼吁酒店开发商和投资者以及我们的消费者当然还有政府多支持国内民族酒店品牌的发展。

  其次,名录里有很多酒店建筑物和室内的照片或概念图。从设计方面看,很多酒店比一些老酒店更关注空间的合理布局、色彩的运用、东西方文化元素的结合以及与周边环境和自然的融合。东西方文化元素的结合当然值得探索,但纯中式文化或纯西方元素(尤其是纯中式)也同样值得推崇。让人遗憾的是绝大部分酒店的主设计师都不是中国人,当然不否认有些外国设计师也可以深刻地理解和很好地诠释中国文化,但我还是希望以后的中国高端酒店的设计尽可能多的来自中国设计师。这倒不是鼓吹狭隘的民族主义,我只是认为住宿业这样一个应该特别关注本土化的行业,如果高端酒店的设计都是外国人的作品,那么这块市场至少没有足够的本土化。当然,我还是可以理解,出现这种现象也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国际品牌酒店运营商或品牌方在理念上与外国设计师可能会有更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所以很多国际酒店管理公司都要求业主从其提供的名单上挑选设计师。我担心的是,如果可供选择的设计师就是那么几家,中国的五星级酒店的设计会不会越来越同质化?而很多开发商也以其酒店是某某知名国际设计师的作品为荣。我也有疑问,这些知名国际设计师的作品是否都能禁得起市场的持久考验?业主应该更关注最终的酒店设计产品本身,而不是仅借助某个设计师的光环做一点营销和广告。

  第三,名录里列举了一些酒店的客房面积之大,让笔者很好奇这些酒店如何可以最快地从运营角度实现投资回报。大家可能都有发现,国际酒店品牌的很多落地标准,尤其是客房面积标准,在中国内地比其他绝大多数区域都要大得多。这和酒店业主的心态有关?还是和酒店客人的心态有关?还是和品牌方的心态有关?或者因为其他因素?仅从朴素的投资角度出发,笔者其实对这种客房面积越来越大的趋势不以为然。

  最后,名录里的酒店大多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每个酒店看上去都那么富丽堂皇。下半年这30家酒店一开业,又给市场和客人提供更多的选择,这似乎预示着蓬勃和发展,是好事。但我很好奇,如果中国的高端酒店一直以这样的速度和趋势开下去,会不会很快就市场饱和了呢?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需要这么多高端国际品牌酒店么?笔者感觉,中国的高端酒店的开发其实基本上不是取决于市场因素,而是被另一只隐形的手在驱动。笔者较为担心这只手作用的结果。如果盛宴和豪华的背后,是业主有一天要面对日后酒店经营的惨淡,以及由此带来的业主与管理公司关系的紧张和对抗,那行业还是应该现在就多一点深思熟虑。这30家酒店里,有四五家的酒店管理合同是本人协助业主谈的,看到它们终于能熬到开业,还是很开心,找机会要去体验一下。

  需要相匹配的经营理念 软件和服务

  赵焕焱 / 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

  这些酒店的共同点是硬件强和规格高,在全球范围也是出类拔萃的。希望有相应的经营理念、软件和服务相匹配。同时,也希望我国白金五星级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的新办法早日出台,让新时代的中国一流酒店得到广泛认同和宣传。

  攀高求大不足为奇 还需脚踏实地面向市场

  李原 /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随着消费分层,市场需要更多样性的产品,而充满设计感、场景感、体验感的奢华性酒店当然也会具有市场空间,加之社会升腾时期,需要有一些标志性的符号出现,而奢华酒店便是一种最具显性特征的标示物,一定会受到社会尤其是资本市场的青睐,因而这30家酒店的开业也就不足为奇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绝不具有普适性,更没有仿效复制的价值,攀高求大是人的一种通性,但在冷冰冰的市场环境中,则需要更多的理性,需要更脚踏实地的市场分析,需要更严格的遵循规律,只有这样,中国饭店业才能构建起科学的结构体系,才能真正健康而可持续的发展。

  民族品牌需要增强竞争力

  祖长生 / 北京都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即将入市的30家高端奢华酒店的确能给人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但遗憾的是民族品牌太少了。除了锦江的J Hotel外等为数不多的民族品牌酒店外,其余全部是国际品牌,民族品牌占比几乎不到10%,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改革开放40年来,尽管我国酒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与国际知名品牌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实,这一差距并不是完全体现在投资、设计、人才和管理方面。更重要的,是酒店内外部文化和制度体系方面存在的差距。本土酒店文化与制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才是未来能与国际品牌竞争和缩小之间差距的法宝,也是迫在眉睫需要做的工作。只有做到企业以文化育人、以贤能用人、以制度管人和以流程服务于人,民族品牌的竞争力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竞争和迭代是升级的必然产物

  方世宏 / 江苏九洲环宇商务广场有限公司总经理

  看过报道后,我个人感觉,也许是特意甄选的原因,这些酒店有两个特点:高端品牌、个性化。目前大陆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新开酒店都有超前思维,如:引进酒店集团的新品牌、建筑结构标新立异、老品牌新建筑格局等等。这些都是目前高端市场展现出来的新特征。

  出现这种现象,个人认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加剧,新品牌新建筑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是新的未来竞争力;二是随着新的消费群体升级,90后、新中产走向高星级酒店消费舞台的中央,酒店无论品牌和建筑都追求个性化,符合新消费时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些都是市场竞争和迭代升级的必然产物,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高端酒店市场即将成为或部分已经成为在国际酒店市场硬件最好的地方(几乎所有高端酒店的品牌都已落户中国)。这些都凸显出大家都看好中国酒店市场的前景,与此同时,随着国内连锁品牌的崛起,未来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为您推荐
  • 头条
  • 乐享
  • 度假
  • 旅行
  • 顶级
  • 精品
  • 奢华
  • 亲子

全球十大顶级酒店,最大的拥有一万间客房,年接待5200万游客

顶级酒店查询
顶级酒店查询

快乐旅行

酒店欣赏

顶级酒店查询
  • 亲子酒店
  • 特色酒店
阅读下一篇

季琦:酒店业的革新之路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

返回网站首页返回酒店资讯首页
北京顶级酒店 天津顶级酒店 河北顶级酒店 山西顶级酒店 内蒙古顶级酒店 辽宁顶级酒店 吉林顶级酒店 黑龙江顶级酒店 上海顶级酒店 江苏顶级酒店 浙江顶级酒店 安徽顶级酒店 福建顶级酒店 江西顶级酒店 山东顶级酒店 河南顶级酒店 湖北顶级酒店 湖南顶级酒店 广东顶级酒店 广西顶级酒店 海南顶级酒店 重庆顶级酒店 四川顶级酒店 贵州顶级酒店 云南顶级酒店 西藏顶级酒店 陕西顶级酒店 甘肃顶级酒店 青海顶级酒店 宁夏顶级酒店 新疆顶级酒店 香港顶级酒店 澳门顶级酒店 台湾顶级酒店 三亚顶级酒店 丽江顶级酒店 大理顶级酒店